9月上半月,既是大学报到季,也是大学军训季,沪上数万新生先军训、再开学,与学长们一起开启新学年。这个周末,各大高校不仅能见到身着“迷彩服”的萌新们,还能发现不少“九三阅兵”元素在校园“燃起来”。
为新生代表授予校旗。
事实上,大阅兵当天,当武警部队方队亮相在电视屏幕中,交大闵行校区体育馆全场参训师生就以热烈的掌声和挥舞的红旗,向从武警上海总队选派进校的承训教官们致敬。9月14日,在同一片场地,上海交通大学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,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告诉新生们:“不久前举行的九三阅兵式,充分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最新成就,让我们倍感振奋。在这背后,活跃着一批交大师生校友的身影,他们以祖国强盛为己任,深度参与核心装备研制工作,奋斗在铸造国之重器的第一线。”
黄峻博士讲述她的父亲黄旭华学长事迹。
“在交大读书的时候,父亲就是学生活动的积极分子,并且加入了当时学校党的外围组织——山茶社……”作为交大学长,隐姓埋名为国“深潜”的黄旭华院士之女黄峻博士,通过一系列珍贵影像与手稿,为青年学子生动还原了父亲一生的奉献、无限的赤诚,再次放出“此生属于祖国,此生无怨无悔”的豪迈之声。“这种坚韧的品格原来早就融入了交大人的血脉。”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2025级本科新生谭殷律感慨。
参观“科学与和平——钱学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”特展。
14日下午,从“九三阅兵”歼-20S、歼-35A等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战斗机集中亮相说起,中航机载党委副书记刘爱义走进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2025级开学典礼,结合《筑梦苍穹:顾诵芬》这部顾学长的传记,主讲空天新生第一课。
9月3日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。这是歼击机梯队接受检阅。孟雨涵 摄
我国第一代空军试飞员、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王昂,与作为“歼—8”总设计师乘坐歼击教练机高空高速跟飞的顾诵芬,有着“生死之交”。试飞歼击机之外,王昂后来担任海军上舰飞机的技术组组长,他在新书序中透露:“我们的海军急需培养舰载机飞行员,但面临一个关键问题:没有合适的教练机……这款教练机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装和改进,几乎等于重新设计一架新飞机……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,我邀请当时已经超过80岁高龄的顾诵芬作评审专家……他毅然决然地与我们一起前往贵州,参与了飞机的评审工作。最终,这款教练机成功定型,并被海军广泛使用。”
同样为书作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歼—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与顾总亦师亦友,他也直言:“在研制歼—15等机型的过程中,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。但每当我们感到迷茫时,初代航空人的那些话语总能给我们带来力量和信心。”他说,“最终,我们成功研制出了歼—15舰载机等型号,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。”
海空一体,逐梦蓝天。作为九三阅兵正式受阅队员,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24级本科生李箐琳返回学校,在开学典礼上带领全体新生进行青春宣誓。“我们将勤奋求实,以过硬本领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;我们将励志明德,以青春担当书写新时代奋斗的精彩篇章……”
化工学院本科生李箐琳领誓。
这位阅兵式民兵方队装备列阵人员,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队。“从家乡的土地走向长安街的检阅场,支撑我的是信念、是使命,是永不褪色的军人血液。”李箐琳坦陈,阅兵场上高强度的训练很辛苦,但她知道,正是这一遍又一遍的严苛训练,才能塑造出受阅方队的铿锵姿态,才能不负国家与人民的期待。“希望能以一己之力,带动更多华理学子关注国防、投身国防,让爱国与担当成为我们这代人最鲜明的底色。”
九三阅兵正式受阅队员李箐琳(资料照片)
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