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文化就是酱缸文化,惧怕与外来的文化竞争,似乎关起门来搞文化,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但往往跑偏,容易把文化搞得封闭保守,甚至搞得变态。倘若有外来的文化竞争,那么生活在酱缸文化内部的人们将会群体抵抗,甚至群起而攻之,能够赶走就赶走,赶不走却被打败了,就只能承认,甚至完全接受。
唐代的文化还比较灿烂,保持着一定的开放性,日本派过来多个遣唐使学习唐代的文化。但到了明代,就有了闭关锁国的政策,朱元璋强调,“不许片板入海。”以至于完全隔绝了海外贸易,外国的商品进不来,中国的商品出不去,关起门来搞发展,怎么说都是没有出息的。明清两朝的皇帝都喜欢封闭保守的文化,越是封闭保守,越是精致化,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,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塑,无论是文学还是制度,都是封闭保守的,只是适合于一亩三分地的领域,而不具备太大的开放性,一旦放开,就会被认为不纯洁,其实主要还是统治阶级控制不住,不能给予老百姓话语权,也不能实行广泛的民主。很多文化出现了变态的属性,不管是妇女裹小脚,还是男人留大长辫子,亦或是抽鸦片烟,都有了一定的畸形发展属性。越是这样,人们越认为是正常的,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民,不读书,不识字,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,长期存在就是合理合法的。他们往往相信被统治阶级改造了的儒家道德,还具备迷信思想,认为自己的悲惨命运是前世注定的,或者说人的命就是这样,不能改变。倘若想要改变命运,就要动用家族的力量,多租重土地,多产粮食,有了余粮之后就可以供养书生,让书生参加科举考试。书生考中之后就可以做官,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。事实上,大部分书生都考不中,因为统治阶级故意降低了科举考试的录取率,甚至主考官凭借个人好恶来评价举子们写的文章,怎么说都有一定的随机性。
展开剩余67%古代官场一片腐朽,清官廉吏并不多。即便有一些官员敢于指责皇帝的毛病,也只是为统治阶级服务,而不是为老百姓服务。官员大多有文化,写诗作词仅限于写风花雪月,却并不会写民生疾苦。有人写到了民生疾苦,却被整个统治阶级排斥。虽然书生都有修齐治平的理念,但做官之后就进入了降缸式的官场,必须遵守潜规则,必须拼命搜刮民间财富,送给上级,才有升官发财的可能,不然只会原地不动,甚至成为官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被官场这口大酱缸染黑了,谁要想表明自己的清白,谁就被群起而攻之。最终官场一片黑暗,官官相护,已经形成了巩固的利益链条,并不会轻易被摧毁。即便朱元璋对待贪官有了剥皮填草的酷刑,还让一些贪官戴着手铐脚镣办公,也并不能完全清除官场的腐败现象。民间的知识精英进入观场,会迅速放弃修齐治平的理念,会遵守官场的潜规则。即便他们写诗作文,也仅仅写一些个人的小情绪,不然就要歌功颂德,却不敢大量写民生艰苦的事情,也不能到民间去走一走。皇帝不会深入民间,官员也不会深入民间,而真到了收税或征徭役、兵役的时候,官员就会出租这样的职位,让民间的一些人来买,而能够买得起的大多是一些地痞流氓。他们平时积攒一些钱财,买了这样的职位就要工作,哪怕逼得老百姓家破人亡,也要完成工作,而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,早已经加大了征收力度,层层剥皮,富了自己,害了百姓。
明清文化具有天然的保守性,和政治的保守有关系,和经济的保守也有关系。那时候以农耕文明为主,到了明朝晚期,江南出现了小手工作坊,等于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,很快就会进入资本主义,但清朝入关了,又让历史回到了封建时代,甚至比明朝还要落后。官场不仅仅是一般的黑暗,而且还有卖国行为,看看晚清签订了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,就知道这种卖国行为有多么严重了。当外国的坚船利炮打破封闭的国门,清朝的人要组织抵抗,要排斥外来的文化,却在抵抗过程中被打得落花流水,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。一批知识分子被送到国外学习,回来之后要改变整个体制,最终清朝政府不得不取消留学生制度,不然整个制度就被推翻了。即便如此,辛亥革命也推翻了封建王朝,建立了民主的政权,虽然最终被窃取,但起码历史前进了一步,而且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。梁启超到协和医院割肾,结果割错了肾,割掉了好肾,留下了坏肾,最终不治而亡。但他至死推崇西医,认为西医是科学,而中医有很多模糊的东西,并不能算是科学。
到了现在,西医院遍地开花,中医院却所剩无几。即便如此,很多中医药也仍然接受了资本的运作,最终卖了高价,而很多人仍然迷信中医,对于西医却没有太多的好感。迷信中医的人排斥西医,而真得了大病,还是到西医院去看。似乎人们看待事物有了功利化的选择,一般来说,能够排斥外来文化就排斥,不能排斥就接受,只要外来文化长期存在,就算是合情合理的。看看人们的吃饭以及穿衣打扮,再看看人们的住房,看看遍地开花的西医院,再看看汽车以及手机电脑,人们就知道社会西化的有多么厉害了。酱缸文化受到冲击是必然的,但到了现在,仍然存在酱缸文化。就像官场的贪污腐败仍然存在一样,即便有反腐风暴,也不一定完全清除贪污腐败现象。只是一个村干部就能贪污上百万,就更别提更大的官员了。有这样的社会原因,引起了文化上的变革,文化内部的圈层现象层出不穷,不仅有演艺圈,有绘画圈,书法圈,还有音乐圈,有雕塑圈,还有各种各样的饭圈文化,似乎都是为了圈钱,而不是为了搞艺术,更不是为了启迪民智,不是为了推广民主和科学。越是这样,酱缸就变得越来越浓郁,甚至每一个人都沾染了酱缸文化的颜色和气味。
什么时候打破了经济和政治的保守状态,打破了圈层文化,打破了特权阶级,什么时候酱缸文化就会得以改变。不然封闭、保守、混乱的酱缸文化始终存在,遗毒甚广,不可清除了。
发布于:河北省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